Yasmin Ahmad的力作《Talentime》又再一次証明,本土電影根本無需搞太多花樣及噱頭、鬼影幢幢或利用有限的特效,也可以輕鬆簡單地闡釋電影的嚴肅題材。內容深入淺出、情節不拐彎抹角、對白直接易懂不突兀,絕對適合闔家觀賞,其樂融融。
許多本土台前幕後人,總愛把“自己人就應該撐自己人”的口號掛在嘴上,你指外國月亮比較圓的時候,他們就覺得你手指拗出唔拗入,連小小的機會都不留給他們,完全抹煞了他們的心血。
他們總愛宣揚自己是如何用“心”去拍好一部電影,用了多少的努力、汗水及金錢去履行他們的夢想,築起他們理想的銀幕大樓。
但更多時候,他們會將矛頭指向本土人們:你們只會挑本土貨的毛病,卻把機會供手讓給了舶來品。
他們振振有詞的當兒,卻不懂我們早已把手中的電影票券交托給Yasmin Ahmad。沒錯,Yasmin的電影完完全全給本土制造狠狠施下一記重拳,尤其那些技不如人又常怪罪他人的本土華裔導演。
從《Sepet》到《Talentime》,這幾年來,Yasmin Ahmad早已開始奠下她導而優則編的穩固基礎,華裔觀眾對其作品趨之若鶩,這也正好是“電影會說話”的最佳佐證。
至於那些偏愛欲加之罪的愚昧導演,總是接受不來對外的挑戰賽,對他們而言,跟自己人內部賽跑,會比較合情合理。
結果,他們不思進取的作風、頭小帽大的態度,只能在自家開扇小窗口,呼吸自己的空氣,更甭談於國內外立門戶,狼狽收場是他們的終極命運。
你笑《第三代》的對白白癡、劇情亂水、主角行屍走肉,導演卻視你對藝術不夠了解,體會不深;你指這部電影比金草莓得獎電影還要爛透百倍,他嫌你沒有品味,程度不夠。
鬼片大行其道。本土導演個個以鬼唬人,在自己的電影處男作裝神弄鬼,刻意營造鬼魅氛圍唬弄人,更召喚了一堆牛鬼蛇神的演員前來助陣,以之為活招牌,殊不知那卻是通往鬼門關的不歸路。演鬼的似半夜裡的賊,演人的像白天中了邪,睜大眼睛依哇鬼叫一輪就交代了他撞鬼前後所應該呈現的恐怖驚嚇反應,草草了事的演技讓人好氣又好笑,也有點怕。
當然也有一些執著於王家衛電影風格的路線的導演。一棵椰子樹在鏡頭前隨風擺動,一架洗衣機窮極能源佔據畫面的空間,無非想向觀眾訴說著沉默的力量、時間的能耐,也考驗大伙兒的理解能力。
詭譎的是,若有關電影有外國獎項背書,一切的敘述模式就變得理所當然,甚至情有可原。他們會這麼自我認為,當初的堅持,都是值得的,原來燈火欄柵處仍有知音人。結果,他們就這樣一直往這樣的得獎路走走走,誤解變中毒太深。
你一廂情願的看法,指三道四,只會被他們貼上“媚外”的標籤,或你由始至終根本就聽不懂電影的語言。他們會以本身獨樹一幟的專業及言辭,來推翻本身認為你太主觀的客觀想法。
聽不懂他們的電影語言,是準沒錯的。
畢竟,我們的慧根仍在發芽中,裡頭“Silence Is Power”的手語,比手劃足了老半天,依舊畫不出個葫蘆來,倒是觀眾流了一身汗。
說到底,觀眾是老板。你要成為曇花一現的贏家,還是最終的勝利者?決定權還是在觀眾的手裡。也請高抬貴手,放本土電影一條生路。